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十堰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4
2024-12-23
十堰博物馆,坐落于十堰市北京北路 91 号,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不仅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更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与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十堰的往昔岁月与深厚底蕴。
十堰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78 年成立的郧阳地区博物馆,其地处十堰市柳林沟黄花巷。此后,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变迁,于 2005 年 6 月在北京北路黄花寨奠基建设新馆,2007 年 7 月 1 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加挂 “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 牌子。博物馆总投资 7400 余万元,建筑面积达 11540 平方米,其中陈列展览部分为 5088 平方米,综合、库房部分占 3000 平方米。它的建筑布局合理,分为陈列展览区、综合服务区两大部分。展厅面积 4000 多平方米,总高 3 层计 24 米,内部设施完备,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与学习环境。
十堰博物馆的外观造型独具匠心,其设计理念在现代与新颖的框架下,巧妙地融入了十堰市特有的文化元素。它以人的抽象眼睛作为构图基础,这一独特设计仿佛象征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发现的渴望,赋予了博物馆一种独特的灵性与深邃内涵。建筑主体以石材外墙为主,彰显出博物馆特有的厚重与深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而人行通道与休息区域则采用新颖的大面积玻璃幕墙,这种虚实之间的强烈对比,恰如武当山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图案,阴阳相济,和谐共生,既展现了现代建筑的轻盈与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底蕴。
博物馆北侧最大的陈列室,其弧形略微倾斜的墙屋面别具一格,发散状的纹理宛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形元素,仿佛在诉说着古老岁月的故事,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面临北京路的历史长廊更是气势非凡,底层架空的设计使其头部显得格外飘逸,犹如一条飞腾的巨龙,不仅象征着十堰蒸蒸日上的未来,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十堰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多达 3 万余件,涵盖了古生物化石、石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十余个种类。这些文物犹如一部部史书,生动地展现了十堰地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漫长历史变迁与多元文化交融。其中,珍贵文物不胜枚举,国家一级文物有恐龙蛋化石、郧县人头骨化石、春秋第一玉剑等;国家二级文物包括汉代陶锅等;国家三级文物则有恐龙骨骼化石等。
在众多的文物珍品中,旧石器时代手斧是十堰地区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把手斧于 1998 年在莲沟旧石器遗址被发现,其制作工艺精湛,为燧石块质地,呈扁桃体状。背面两层石疤,正面亦为两层石疤,从两侧向中间打片致使前端相对扁平,中部往后突出一棱,两刃向远端加工至尖部相接,刃均正向加工,背面有零星加工。这把手斧的发现,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石器制作工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春秋第一玉剑则是十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剑出土于郧县乔家院墓地的春秋墓葬 M4,剑长约 31 厘米,剑身铁质,剑锋中起脊,截面呈菱形,嵌入玉质剑格中。茎为玉质,乳白色,受沁有黑斑,质地细腻,半透明。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件齐备,工艺精美绝伦,彰显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与地位。其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更是研究春秋时期楚国贵族文化、佩剑制度以及楚鄂西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关键实物资料,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时代贵族生活与文化风貌的神秘面纱。
踏入 “走进恐龙时代” 展厅,仿佛穿越回了中生代,那个恐龙称霸地球的神秘时期。这里展示了大量十堰地区出土的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它们犹如时间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亿万年前的故事。其中,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堪称世界奇迹,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种类之繁多,均居世界之首。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形态各异的恐龙蛋化石,它们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纹理各异。而恐龙骨骼化石则更是令人震撼,通过这些化石,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恐龙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骨骼结构。展厅内还通过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如肉食龙钟敏类的凶猛、虚骨龙次亚目的敏捷、蜥脚次亚目的巨大等,都让人对恐龙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也在这里一一呈现,引发人们对地球生命演变的深刻思考。
“远古人类家园” 展厅则如同一部时光机,带领观众回溯到人类起源的远古时代。这里陈列着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珍贵的古人类文物,这些化石是十堰地区悠久历史和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见证。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 “人类起源于非洲” 的传统观点,还为亚洲地区人类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证据。展厅内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生动地讲述了十堰地区古人类的活动轨迹与进化历程。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石器制作,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出现,展示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观众可以看到古人类如何使用石器进行狩猎、采集,如何建造住所、制作工具,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这些展示不仅让人们对远古人类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人们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仙山琼阁武当山” 展厅,无疑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它将武当山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武当山,这座享有 “举世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美誉的道教名山,以其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和闻名中外的武当武术而闻名于世。展厅内,通过精美的模型、绚丽的图片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地呈现了武当山的建筑文化与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从均州至玄岳门的 “人间”,到玄岳门到南岩的 “仙山”,再到南岩至天柱峰的 “天国”,建筑布局巧妙地将人、地、天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道”。观众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武当山九宫八观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庙的精美模型,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道教仪式、道教音乐等展示则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内涵。此外,展厅内还展示了武当武术的魅力,让观众领略到这一中华武术瑰宝的博大精深。
十堰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堰与水” 展厅详细地介绍了十堰地区的水利建设成就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十堰位于鄂西北边陲,北枕秦岭,南倚巴山,中贯汉水,怀抱武当,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汉江作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十堰境内长 217 公里,与众多支流共同组成了十堰水系。展厅内,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展示,生动地讲述了十堰水资源的状况、水利工程的发展历史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实施过程与深远影响。其中,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自行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的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它以防洪为主,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巨大效益,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是十堰人民 “舍小我、顾大局” 精神的体现,十堰作为核心水源区,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库区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开展水土流失监督性监测,付出了不懈努力。展厅内的一件件展品,如古老的水利工具、现代的水质监测设备等,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十堰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为南水北调工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车与十堰” 展厅,则是十堰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十堰,这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与汽车工业有着深厚的渊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 “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十堰沉寂千年的群山被唤醒,开启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传奇篇章。展厅内,通过大量的汽车模型、文物以及图片、文字资料,详细地展现了十堰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二汽奠基的艰辛创业,到东风汽车的崛起与辉煌,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观众可以看到二汽生产的第一代军车 EQ240,它见证了十堰汽车工业的起步;也可以看到东风 EQ140、EQ153 等经典车型,它们在不同时期都曾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份额;更可以看到现代东风商用车和东风越野车的先进技术与卓越性能展示,体现了十堰汽车工业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更体现了汽车工业对十堰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它不仅改变了十堰的城市面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十堰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十堰博物馆适合多种人群前来参观游览。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这里丰富的文物展品和深入的历史文化展示,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他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探寻十堰地区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奥秘,感受人类文明演进的脉络。学生群体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受众,通过参观博物馆,他们能够走出书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和科技的魅力,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家庭亲子也是博物馆的常客,这里不仅有孩子们感兴趣的恐龙化石、古代文物等展品,还有许多互动体验项目,如模拟考古挖掘等,可以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十堰博物馆是了解十堰这座城市的一扇窗口,通过参观博物馆,他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十堰的历史变迁、文化特色、自然资源以及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领略十堰的独特魅力,为十堰之旅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堰博物馆开放时间为 9:00 - 17:00,16:30 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请游客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因闭馆而影响参观计划。在节假日或特殊活动期间,开放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请提前关注博物馆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通知,以便获取最新信息。
参观十堰博物馆需提前预约。游客可通过小程序 “游湖北” 等官方指定渠道进行预约。预约时,请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和参观时间,以便顺利入馆参观。 由于博物馆接待能力有限,为确保参观质量和游客安全,建议提前规划行程并尽早预约。如未能按时预约到心仪的时间段,可尝试调整参观日期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时间。
入馆时,游客需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实名登记。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 “一扫两核一测”(扫场所码、核验健康码和行程码、测量体温)等防疫检查工作。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症状者,将谢绝入馆。为维护馆内环境卫生和参观秩序,禁止携带宠物、饮料、食品、易燃易爆物品等进入博物馆。 衣冠不整或醉酒人士可能会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也谢绝入馆。
在馆内参观时,请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吸烟、乱丢杂物、随地吐痰或嬉戏打闹等不文明行为。尊重其他游客的参观权利,共同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博物馆内的文物展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请爱护公共设施与文物展品,不随意触摸、攀爬或损坏文物。如因个人原因造成文物损坏,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观过程中拍照时,请关闭闪光灯,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未经博物馆许可,馆内拍摄的照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请遵循馆内指示标识,未开放的空间请勿擅自进入。如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请服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安排,有序疏散撤离。
十堰博物馆交通便利,无论您选择何种出行方式,都能轻松抵达。如果您乘坐公交车,可以选择市内的 15 路、16 路、18 路、28 路、31 路、85 路、99 路等线路,在 “市博物馆” 站下车即可。从火车站出发,乘坐 16 路公交车便能直达博物馆,票价实惠,还能欣赏沿途的城市风光;从红卫出发,可搭乘 18 路公交车;而从艳湖公园出发,则有 28 路公交车可供选择。若您是乘坐飞机抵达十堰,需先乘坐机场大巴到达市区,再根据下车位置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博物馆。如果您选择打车,从火车站到博物馆的费用大约在 12 元左右。博物馆左侧设有收费停车场,收费标准为 2 小时之内 5 元,方便自驾前来的游客停车。
博物馆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选择。正对面是十堰目前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 —— 武当雅阁酒店,其装修豪华,服务周到,能够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对于商务出行或追求舒适住宿环境的游客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博物馆右侧 500 米下行的柳林沟,则是十堰最大的绿松石一条街。这里汇聚了众多绿松石商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绿松石制品,无论是精美的饰品,还是未经雕琢的原石,都能在这里找到。如果您对绿松石感兴趣,不妨前往一探究竟,说不定能挑选到心仪的宝贝,深入了解十堰的绿松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