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景点大全

2024-12-13

一、引言

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之上。

十堰市的地理位置独特,它处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结合部,拥有 “川陕咽喉、四省通衢” 之称。其国土面积达 2.36 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较大。北部属秦岭山脉东段,南部为大巴山脉东段,武当山脉展布其中。汉江由陕南旬阳入境,由西向东贯通全市,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灵动的气息。

十堰市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这里是汉水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境内 A 级以上景区达 90 家之多,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多种类型。无论是雄伟壮观的武当山,还是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亦或是清幽秀丽的五龙河风景区等,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十堰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末,考古学者在郧阳发掘出距今 100 多万年的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 “郧阳人”。从先秦时期的方国领地,到后来的流放之地,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十堰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十堰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十堰的各个景点,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武当山 —— 天下第一仙山

1. 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它被誉为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圣地,被誉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早在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便在此地设立了武当县,开启了长达 2000 多年以道教为兴的灿烂文明史。汉代,武当山是求仙修炼之地;唐朝,武当山是 “七十二福地” 之一。唐以后,由于皇帝崇尚道教,武当山受到极大的重视。而武当山鼎盛时期则在明朝,明成祖朱棣将武当封为 “大岳”,高于五岳之上。

1994 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 年武当山 62 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自然风光

武当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主峰天柱峰及周围 72 峰,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天柱峰海拔 1612.1 米,被誉为 “一柱擎天”。天造玄武、天然 “真武梳妆像”,以及 “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 等神秘玄妙的自然景观,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武当山的自然风光与古建筑群完美融合。山上植被呈垂直结构分布,拥有数百种动植物,其中有 800 多种动植物可作药用。从海拔 1200 - 1612 米的巴山松、锐齿栎林带,到海拔 750 - 1200 米的多优势树种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再到海拔 500 米以下的含有少量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栓皮栎林带,丰富的植被为武当山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山上的冰川遗迹也是一大特色。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正地貌的角峰、鱼脊峰等和负地貌的冰斗、冰窖、冰蚀盆地、冰川 U 谷等地貌,在武当山的丘陵谷地的侵蚀面上分布有冰川堆积遗迹。

3. 金顶奇观

武当山金顶位于主峰天柱峰之巅,与泰山的玉皇顶、峨眉的金顶山齐名,并享有 “武当七十二峰朝金顶” 之美誉。金顶海拔 1612 米,坐西朝东,殿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阔 5.8 米,深 4.2 米,高 5.54 米,为仿大式木结构,重檐庑殿式屋顶,鎏金铜殿。

金顶四周环绕着四座大山,分别是东、南、西、北四座山峰。站在金顶之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武当山金殿是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建筑。金殿全部构件采用分体铸造,经榫卯安装,后通体鎏金,结构严谨,连接紧密,无铸凿之痕。殿内供真武祖师像,左有金童捧册,右有玉女执印,水火二将擎旗拔剑。后壁悬清康熙帝楷书 “金光妙相” 金匾。

金顶有许多奇观,如 “祖师出汗”“海马吐雾”“雷火炼殿” 等。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此为 “祖师出汗”;金殿屋脊上的海马每到夏季,口中 “吐出” 串串白雾,并 “喂喂” 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此为 “海马吐雾”;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遇物碰撞即发生巨响,有时雷电划破长空,直劈金殿,数十里外可见武当峰巅之上红光冲天,神奇壮观,此为 “雷火炼殿”。这些奇观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

三、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 —— 亚洲天池

1. 独特地位

丹江口水库作为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之一,在我国水资源调配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肩负着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 20 多个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任。其水资源储量达到 291 亿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前列,居世界十大水库之列。2017 年 3 月,丹江口水库被国务院列为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湖北省此次唯一上榜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 “中国水都、亚洲天池”。

2. 山水风光

丹江口水库两岸青山连绵起伏,像是大自然用绿色画笔勾勒出的美丽画卷。湖水清澈见底,碧波浩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站在岸边,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远处,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当你乘船游览水库时,更是能感受到它的壮丽与辽阔。碧波万顷的湖面,星罗棋布的岛屿,温暖治愈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景画卷。在湖畔任何一块草地或者河滩,都是欣赏美景的绝佳之地。坐看云卷云舒,十分惬意。数百公里长的湖岸线,为游客提供了无尽的探索空间。

3. 自然人文景观

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方面,这里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水质连续 25 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优良。景区内植被丰富,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还有冰川侵蚀地貌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正地貌的角峰、鱼脊峰等和负地貌的冰斗、冰窖、冰蚀盆地、冰川 U 谷等地貌,在丘陵谷地的侵蚀面上还分布有冰川堆积遗迹。

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这里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名胜风景区,素有 “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 之美誉。作为中国道教胜地和内家拳发祥地,武当山人文景观宏伟瑰丽,古建筑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武当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武当道乐庄严、典雅,尽显仙乐神韵;诵经、法事,玄妙神奇。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民间传称 “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丹江口市因此被授予中国武术之乡。

同时,丹江口水库还拥有移民文化。自 1958 年丹江口大坝兴建以来,市域内已有两次大规模移民,数次就地后靠安置,涉及全市半数以上人口。移民文化是一种从原居住地到安置地的文化迁移、融合的过程,移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此外,还有沧浪文化和汉水文化。丹江口市不仅是南水北调生态水源保护区、亚洲特大 “人工湖” 水上 “明珠”,享有 “水都之称”,还是古老悠久国风民歌 —— 孺子歌的发源地,是古负盛名的 “沧浪文化” 之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汇了国风文化、屈原文化、汉水文化等多元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

景区涵盖了众多景点,如沧浪文化浓郁的沧浪海旅游港、武当净乐宫旅游区 2 个国家 4A 级景区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松涛山庄、省级湿地保护区沧浪洲湿地公园、古 “均州八景” 中的沧浪绿水、槐荫古渡、龙山烟雨、龙山塔(文笔塔)、江口桔乡、环库生态旅游路、千岛画廊、沧浪海旅游区、小太平洋等 72 个景区景点。其中,自然景源 40 处,人文景源 32 处。

总之,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四、上津古城 —— 中国 “小长安”

1. 历史悠久

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时期,期间曾 14 次建县,6 次设郡,2 次置县。自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 223 年)上津首设平阳县至今,已有近 1800 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上津古城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

2. 地理位置险要

上津古城依山傍水,地处鄂西北边陲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上津镇,与陕西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依秦岭。历史上扼秦楚咽喉,是从古都西安南下的重要水陆路转运点,也是秦楚相接地区典型城镇的代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英雄岳飞、农民领袖李自成、“白莲教” 义军首领王聪儿曾在此屯兵血战。民主革命时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刘华清、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上津播下革命火种。

3. 古城风貌

上津古城呈靴子状,周长 1236 米,面积约 8 万平方米。城墙高约 7 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现存城池为嘉庆七年修建,位于明代故城遗址以北。南、北、西方各有一个城门,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称为小西门。

城墙防御设施完备,墙顶修建有长廊和方形的瞭望孔洞,以作为抵御外敌之用。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远处波光粼粼的金钱河和层峦叠翠的群山。城内有一街九巷,街道弯弯曲曲,形制对称。巷道曲径通幽,沿街门楼,房屋出檐,民居完全采用青砖、黛瓦、粉壁、马头墙的明清徽派四合院风格建成,为土、石、木框架式结构,房屋盖青黑瓦,整个建筑看起来古色古香。

行走于古城中,街道上那一排排古民居,似乎就是历史的见证。两边是相邻的房屋,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 “前店后坊” 或 “前铺后户” 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马头墙、小青瓦,朱阁重檐,古朴典雅。随便踏进一个院落,都是层楼叠院,曲径回廊。前设正门,一进多重;中设天井,青石铺地;后设三进大厅,雕梁画栋;左右设厢房,雕窗对着天井。装饰在窗户、梁柱上的木雕,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上津古城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城明清街上,当年的 “上关县人民政府” 旧址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大砍刀、煤油灯、发黄的文件袋,向人们述说着烽火岁月。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会馆、河北会馆、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十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有古城墙、古戏楼、古趣街等;四是民居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等最有价值。

要说古镇之风流,还要数其作为 “天子渡口” 的繁华。按当地人考证,“上” 乃天子,“津” 为渡口,上津即为 “天子渡口”。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边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险峻的楚塞秦关,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历史上,上津一带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金钱河是汉江一大支流,当年金钱河环城西而过,为防河水冲击古城,便在河两岸广为植柳,因此,上津城又被称做 “柳州城”。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可惜因战火不断,河床淤塞,上津码头的繁华也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

如今的上津古城,随着近年来修缮一新的明清古街对外开放,古城古街相互衬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远处,青山连绵;近处,老屋静谧。一静一动间,这座拥有 4000 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此敛尽一身风华,不悲不喜,不骄不躁。村中心的古城墙巍峨耸立,见证着六百年的世事沧桑;村内的闲适生活,演绎着寻常巷陌的世俗百态;村畔的金钱河,流动着悠悠千载的岁月。

五、五龙河 —— 鄂西北的 “九寨沟”

1. 名称由来

五龙河因境内五条龙脉得名。相传,此地孕育了道教传说中 “五龙捧圣” 之五龙,因而祥瑞之名远扬。它因五龙而充满神秘色彩,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2. 自然景观为主

五龙河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郧西县东北部,发源于秦岭南麓鄂陕交界天池岭,全长 58 公里。这里以自然景观为主,山水景色美不胜收。

五龙河所在的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万物复苏,山花烂漫,河水潺潺流淌,为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夏季,绿树成荫,气温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树叶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季,银装素裹,河水依然奔腾不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壮观的感觉。

景区内植被丰富,藤蔓丛生、林木茂盛。植物种类达 1345 种,有 400 多种名贵中药材,如香桂、野山茶、金丹紫、红豆杉等。这些珍稀植物不仅为景区增添了美丽的风景,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此外,景区内还有动物 100 余种,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机会。

3. 五大景区特色

五龙河由五大景区组成,分别是龙门、龙峡、龙女、龙潭和龙宫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 龙门景区:从杨家河五龙湖到杨四庙全长 3.5 公里,有五龙门、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龙山门也就是五龙柱,高八米、直径 1.3 米,由五根五色龙柱组成,是五龙河景区的标志建筑。山门中间是黄龙作飞状,标志着黄龙腾飞,寓意着安家是中国黄姜之乡。左右分别排着缠壮红龙、行状青龙、升状黑龙、降状白龙。走过五龙柱,一个静若倩女的 “五龙湖” 展现在眼前,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湖面上停泊着几条小船,游客可荡舟湖面,享受花巷观鱼、百鸟争鸣的乐趣。到达山岩狭窄处,便可弃舟登岸,沿着河岸前行,会看到镇峡门神。传说进此峡谷,必先拜门神,方可保一路平安。两岸峡谷岩画迭出,让人充满好奇。转过一道山嘴,雄伟的 “母子山” 映入眼帘。沿着林荫小道前行,便进入了 “鬼柳谷”,这里犹如一座花园,陈列着数不清的珍稀物种。

  • 龙潭景区:全长 2.6 公里,有著名的官潭、雷潭、闪潭,大小相连 300 余个。山谷依次排列着官潭、闪潭、雷潭、白龙潭和黑龙潭。官、闪、雷潭号称 “三潭”。官潭象一把绿色琵琶,且清澈见底,有时会涌出奇珍的 “娃娃鱼”,这是千载难逢的涌鱼奇观。官潭也叫 “照官潭”,据说好人、清官能看清潭底的游鱼,否则会看到自己丑恶的嘴脸。

  • 龙峡景区:全长 3.5 公里,景致以奇峡险峰为主。进入龙峡景区,云烟四合,岩峦叠起,苍劲的松柏,横空的雾浪,流动的鸟语,大峡谷展现出沧桑的面孔。这里是寂寂峡谷,天空寥寥,苍鹰在古岩上盘旋,猫头鹰狩猎在古树间,一切都定格成一片静谧。流云从峡谷穿过,把阳光梳理成一串串五彩的光环。这里也被称为 “静龙峡” 或 “思过崖”。

  • 龙女景区:全长 2.5 公里,景区小巧玲珑,有三个四、五十米高的瀑布群。峡谷山峦起伏,悬崖峭壁,原始森林苍茫葱郁,云雾变幻莫测,飞瀑凌空而下,深潭喷珠溅玉,异石奇树青苔密布,古藤刺架缠缠绕绕,岩雕洞府曲径通幽。

  • 龙宫景区:全长 2.5 公里,主要景致是地下龙宫和龙洞奇观。在茫茫森林覆盖的大山裙折里,峭壁如削,高万仞,对峙而立。峡底有潺潺的流水,清秀迷人,绿如水彩。河底的卵石奇形怪状,山间有各种美丽的花朵,在两岸崖壁上争奇斗妍。山势古怪,一柱擎天、苍龙腾飞、灵猴嘹哨等人间奇观让人赞叹不已。

六、野人谷・野人洞 —— 人间仙境

1. 景区特色

野人谷・野人洞景区位于湖北十堰市房县,融山水风光、溶洞奇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神秘的溶洞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2. 野人谷风光

野人谷是宜昌通往神农架以及长江北岸旱路入重庆的咽喉要道,原名 “神农峡”,后因《房县志》中关于野人在此出没的记载被发现,更名为 “野人谷”。

野人谷所在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烂漫,河水潺潺,充满生机与活力;夏季绿树成荫,气温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树叶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季银装素裹,河水奔腾不息,宁静而壮观。

景区内植被丰富,藤蔓丛生、林木茂盛。这里有 1345 种植物,其中 400 多种名贵中药材,如香桂、野山茶、金丹紫、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此外,还有 100 余种动物,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机会。

峡谷内有躲军洞、野花荡、换彩岭、野人城堡、三潭野浴、龙须瀑布群等景点,构成一幅绝妙的画卷。黄柏河水在此收窄为二三十米,两岸山花浪漫,锦绣满谷,瀑布飞流,青天一线,河中碧流激荡,飞珠溅玉,河底鹅卵多彩,怪石嶙峋。

游客可以乘坐小舟,在躲军洞水库(野花荡)中荡游,欣赏高峡平湖的风光。还可以沿着河岸前行,欣赏峡谷岩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此外,野人谷还是漂流的好去处,分为探险漂与激情漂两段。探险漂始于风光奇异的龙马潭,经过惊险刺激的三里花,止于百丈岩瀑布,全程约 5 公里,激流险滩三十余处。激情漂流始于峡谷吊桥处,经过滩多浪急的七里峡,止于百丈岩瀑布,全程 3 公里,激流险滩十余处。在这里,游客可以握木桨、驾橡皮艇、穿激流、闯险滩,体验探险征服之乐。

3. 野人洞奇观

野人洞为天然石灰岩溶洞,1974 年,当地农民殷洪发在此洞口与野人搏斗而得名。洞内分为 “三厅”(即擂鼓厅、天河厅、神龟厅)、“两宫”(即野人寝宫、洞内迷宫)、“一会”(即情人会)。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仙、如佛、如兽、如林、惟妙惟肖。洞内四季恒温 14 摄氏度,即使盛夏时节也凉爽如秋。

走进野人洞,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洞内有五厅五宫五十九景,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如禽、如兽、如林、如帘、如瀑,令人称奇。“雷鼓厅” 相传是野人们雷鼓迎宾的地方,石鼓遍布,鼓音阵阵,上方的钟乳石宛如倒挂着的牡丹花,仍处在生长状态,煞是壮观。“野人寝宫” 帐幔垂落,十分华丽,相传这是野人王接待宾客的地方,重重的帷幔里有一张天然石床,仿佛侧卧着一位正在假寐的野人王者,石床的两旁还有许多盏精美的宫灯,柔和的灯光照在野人王身上,更增添了一分庄重与神秘之感。“原始森林” 景观中,从洞底拔地而起的石笋宛若春天破土而出的山间竹笋,与从洞顶生长、倒垂下来的石钟乳上下连接起来,形成美丽的石柱,层层叠叠,让人恍若进入深深的树林。“野人入浴厅” 内,洞顶泉水滴落,宛如珠玉,洞下流水汩汩,水清若无,瀑布垂悬,水池层叠,恍若九寨沟的野人洞版。洞内还有 “日月潭”,一如日出之圆,一似新月之弯,日月相依,潭水交融,水清如玉。“心愿石” 酷似金蟾,憨态可掬,据说它会帮你镇宅驱邪,遂了你财源滚滚的美好心愿。

野人洞上方的钟乳石,像一匹跑累了的骏马,野人王张开双臂,神情威严地保护着山洞,王者与骏马相互陪伴,故而取名 “野王坐骑”。在 “野窟银针” 所见,钟乳石笔直细长,非常尖锐,生长在一座座石窟内,如一根根细长尖锐的银针,属于鹅管石,管壁洁白透明,中空外直,自溶洞顶向下生长。“野人脚印” 早在 1995 年发现野人洞口时就已存在,人们于 1974 年发现野人踪迹后,经专家对毛发鉴定才将其定义为 “野人”,“野人脚印” 因此而得名,目前,这些毛发均存放于北京中科院供研究之用。“飞天三瀑” 气势磅礴,“野人贵妃” 头戴璀璨的皇冠,风姿绰约,气质端庄。“大红灯笼高高挂” 为野人洞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与 “升天蘑菇云” 同为大自然的造化和鬼斧神工。“神龟厅” 一巨石凌空凸起,似乌龟翘首以盼,与另一石幔遥相呼应,被称为 “神龟戏水”。还有 “添寿杖”“洞中迷宫”“观音莲台”“仙人指路”“千年之吻”“野人三老” 等众多景观惟妙惟肖。洞内环境错综复杂,如同迷宫一般,星星点点的灯光如璀璨的星空,令人眼花缭乱。

野人洞不仅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 1972 年村民挖蝙蝠屎发现溶洞,到 1995 年正式探察野人洞,再到后来的开发,野人洞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野人洞的命名也经历了从 “蝙蝠洞” 到 “白龙洞”,最后定名为 “野人洞” 的过程。如今,野人洞已成为国家 AAA 级旅游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七、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自然保护区 —— 古生物遗迹

1. 重要地位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恐龙蛋化石为研究恐龙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近期,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获评 “中国美丽化石”,这一荣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2. 保护区概况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 45 平方千米,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地处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东枕道教圣地武当山,西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42′50″-110°48′42″,北纬 32°47′30″-32°49′40″。209 国道、襄渝铁路及在建的银武高速公路穿梭其间,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 300-915 毫米,年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 - 10℃,年平均气温 15℃-16℃,年无霜期 240 天。

保护区内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 220m 左右,相对高差 50m 左右。这里保留有 18 亿多年沧海桑田变迁的纪录,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罕见奇特、典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这里群峰竞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汉文化的摇篮,是久负盛名的 “恐龙之乡”。

3. 化石类型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发现 10 种类型的恐龙蛋化石,其中土庙岭扁圆蛋、沈氏扁圆蛋、郧县扁圆蛋、密集扁圆蛋、柱状扁圆蛋、贺家沟假棱柱形蛋、卧龙山假棱柱形蛋等 7 种类型为世界独有。此外,联合科研团队明确树枝蛋科 “土庙岭扁圆蛋” 是青龙山恐龙蛋的绝对优势类群,并且可能产自同一类极为罕见的恐龙。

这里的恐龙蛋化石主要形态有卵球形、球形、扁球形等,蛋壳颜色有褐、暗褐、灰白色三种,分别属于五个恐龙蛋科:树枝蛋科、网状蛋科、蜂窝蛋科、棱齿龙蛋科、圆形蛋科,其中树枝蛋科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约占 70%。

近期,科研团队在遗址一号馆恐龙蛋化石露头修复治理过程中,偶然从一窝 31 枚的蛋窝里,发现了 3 枚结晶恐龙蛋化石。这是湖北首次发现结晶恐龙蛋化石,对于揭示恐龙产蛋过程和还原当时的古环境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结晶恐龙蛋化石呈扁圆形,长轴约 14~15 厘米,短轴约 12 厘米,蛋壳厚度 1.31~2.4 厘米,均呈原地埋藏状态。其内部结晶矿物类型单一,是粒径 0.2~0.4 厘米的方解石,结晶过程是从外向内的。结晶恐龙蛋化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及时掩埋和对蛋壳的保护,以及 “恰到好处” 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才能形成。而青龙山发现的结晶恐龙蛋化石均处于原位埋藏和保护状态,并与其他恐龙蛋化石构成蛋窝集群,意义更为突出。

八、虎啸滩 —— 灵山秀水

1. 地理位置及景区类型

虎啸滩风景区位于郧阳区鄂陕边境的大柳乡白泉和天井山村。这里是一个集山水风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也是连接武当山、十堰市、古城西安的必经之路,更是荆楚文化和大西北文化,鄂、豫、陕三省文化交融的重要门户,具有巴俗秦风之特色。虎啸滩自然风景区雄居青龙山、乌龙寺、天井山群峰环峙之间,集山、水、洞、泉为一体,汇万山文化为一瀑。

2. 自然景观

虎啸滩无山不奇,无水不秀。景区在一条悠长的峡谷中,集山、壁、泉、溪、瀑于一体。这里的峡谷风光独特,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将生长于溪流中的树木围起来,修成船型花坛,树木枝干恰似船帆。随着海拔下降,溪水有了落差,形成众多迭瀑,它们争先恐后地从四面涌来,拍打着水面,哗哗作响。峡谷时而逼仄,仿古桥适时出现,让人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感。在地势平缓处,溪水放慢脚步,犹如贪玩孩童,留恋路边美景。瀑布如垂下的哈达,点缀着绿植,两侧山壁拱卫。这里还有落差最大的落九天瀑布,有诗形容:“百尺飞瀑犹壮观,蛟龙入水白浪翻。不是庐山胜庐山,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落九天瀑布继续下行,是规模很大的瀑布群,水花激荡,震耳欲聋。之后溪流汇聚成碧潭,如墨绿玉石。虎啸滩景区的溪水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平彻如镜,让人有 “人在峡中走,如在画中游” 的感受。

景区以深峡、峭壁、迭瀑、幽洞、奇石、秀水为主体,有虎胆绝壁、红河谷、虎穴、偕石、醉虎画屏、腾滩、虎口滩、翡翠天梯、逝川、啸滩、九天彩虹(桥)、落九天、三叠飞瀑、虎口龟崖、虎口滩、快活林、千叠滩、悦目岛、白虎洞、天井山、木龙寺遗址等 30 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虎胆绝壁之雄,红河谷之丽,醉虎画屏之美,卧虎滩之博大,翡翠天梯之秀,偕石之意,九天彩虹之艳,三叠飞瀑之势,虎口龟崖之峻,逝川、腾滩、啸滩之寓意,落九天、白虎洞之神秀,千迭滩、快活林之静逸,天井山、经书岩、木龙寺遗址之灵气,皆有秦山、汉水、青龙泉大寺文化之神韵。

3. 天然氧吧

虎啸滩自然景区借秦岭、巴山、东延余脉之势,籍汉江、堵河、资源之利,依山傍水,物产丰富,风景如画。景区远离城区,林壑幽美,古木参天,自然植被完好,森林资源充沛。夏季平均气温 24℃左右,谷深林静,荫翳蔽日,是天然的 “生物基因库”,素有 “灵秀山水、天然氧吧” 之美称,适合暑期避暑度假、亲子戏水。这里也是四季休闲的理想处所,春赏百花、炎夏嬉水、秋观红叶、严冬咏雪,是休闲、度假、疗养胜地。游客在此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还可以品尝当地美食神仙叶凉粉,消消内火。景区内还有石水塔、双峰观、藏经洞、上天堂、药王庙等人文景观,增添了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虎啸滩自然景区是人们探古寻幽,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真情所在。

九、十堰市博物馆 —— 古文化渊源

1. 位置及功能

十堰市博物馆位于茅箭区北京北路 91 号,是一座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它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展示着十堰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2. 展厅内容

十堰市博物馆共有七个展厅,包括《走入恐龙时代》《远古人类家园》《仙山琼阁武当山》《十堰与水》《车与十堰》《南水北调出土文物》等。这些展厅从不同侧面叙述着十堰的人文历史。

  • 《走入恐龙时代》展区:世界瞩目的郧县青龙山恐龙化石在此展出,让人们感受古生物的震撼魅力。

  • 《远古人类家园》展区:陈列着郧县人头骨化石等文物,展现了十堰地区古人类的生活画卷,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 《仙山琼阁武当山》展区:展示了六尊青铜造像等文物,均是国家一级文物,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隧道,见证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盛世规模。

  • 《十堰与水》展区: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十堰与水的深情,展示了水利工程的伟大与奇迹。

  • 《车与十堰》展区:以汽车墙等形式展示了十堰市汽车工业的辉煌成就与未来展望。

  • 《南水北调出土文物》展区:呈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库区出土的文物,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历史意义

十堰市博物馆反映了十堰地区古代文明发展及民族交流融合。它见证了十堰从远古人类家园到现代汽车城的历史变迁,是十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馆内的文物如东周带盖铜缶、东周带盖铜盥缶、东周铜盘等珍贵文物,出土于乔家院墓地,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镇馆之宝玉柄铁剑,出土于春秋中晚期的郧县乔家院墓地,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鄂西北楚文化以及佩戴剑的方式有着重要学术价值。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打破了 “人类非洲起源说” 的定论,轰动世界。全球罕见的龙蛋共生现象,即恐龙蛋化石与恐龙骨骼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十堰市博物馆还通过打造《十博课堂》社教品牌,以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本地历史文化知识,激发了观众求知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拉近了群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同时,在传统节日开展社教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总之,十堰市博物馆作为十堰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十、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 天然氧吧

1. 地理位置及特点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这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秦巴山系余脉,山体以牛头山主峰向周围辐射,呈南高北低趋势。境内平均坡度 35 度,最高海拔 1155.9 米,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2. 自然环境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 97.9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的植物资源丰富,除华中、华东地区共有植物外,还兼有秦岭、西北、华北以及大巴山脉植物区等成份,类型有北亚热带植物、中亚热带植物、暖温带植物。主要植物有杉木、马尾松、水杉、青冈栎、栓皮栎、盐肤木、山胡椒等;药材资源包括清风藤、金银花等药中精品。此外,森林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包含了野猪、黄鼠狼、果子狸、松鼠等保护动物。

在公园内,有多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峰抱峡原始次生林,位于公园西南部,主要由风暴山和中子山之间长约 5 公里的峡谷区域组成,面积 550 公顷,约占公园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有植物种类 500 多种。沿线分布着迷雾谷、六神望岩等景观。还有牛头山植物园中心园区,其专类园点缀在园区各个角落,将是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和游人观花赏果的绝佳场所。园区沿镜潭沟生长有大片水杉林,林带长约 8 公里,是不可多得的寻幽探险之地。蜡梅园沿长约 2.7 公里的溪沟东侧山体坡面分布,有野生蜡梅和梅花等植物品种。紫荆园的紫荆平均树高 3.2 米,平均树龄 20 年。日本落叶松林主要集中在天池景区靠近高峰塔海拔 900—1000 米的山体区域,平均树龄 20 年,是鄂西北地区保存的林相完整、长势较好的日本落叶松纯林。此外,还有连接美景园与滟湖公园的生态景观廊带,长约 1800 米,较好地保持了山体原生态的天然植被风貌。

石瀑园位于岩屋沟景区,沿岩屋沟口向上步行约 500 米处,有一片面积约 20 公顷的天然石瀑,为国内少有的天然地质奇景,有犀牛拜将、神龙采药、清风口等景观。峰抱峡由风暴山和中子山两山相狭形成,长约 5 公里,形成最大高差达 380 米的峡谷,沿线分布着阴阳岭、滴水观岩等景观。牛头山主峰位于天池景区内,是该景区的最高峰,因其突兀的两座山峰恰似一对牛角而得名。登临山顶,可俯瞰周围方圆百里群山。老虎洞位于老虎寨景区,为一天然石洞,是老虎寨标志性地物景观。

3. 历史底蕴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有大约十万年前的 “郧县人” 遗址,历史气息浓厚。“郧县人” 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2022 年 5 月 18 日,保存更加完好的 “郧县人” 3 号头骨化石面世,其半露半埋的出土状态在世界古人类发现史上极为少见和难得,为后续开展高质量的发掘和研究提供绝佳的机会。新发现的 “郧县人” 3 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 200 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牛头山林场,始建于 1987 年。1995 年,牛头山林场获批成为森林公园。公园面积达 2.76 万亩,其中原始森林面积达 8200 多亩,占公园的 30%。公园一年可吸收灰尘 60 吨、产生氧气 27 万多吨。2012 年,牛头山森林公园划分为服务区、景点区、娱乐区和特种旅游区,引进多种游乐设施,严格按照生态景观化、景观游乐化、游乐康体化、建设生态化、交通趣味化的方针进行改造。艳湖公园、美景园并入后,公园面积达到 3 万多亩。2023 年 9 月,政府对艳湖公园进行升级改造。2023 年 12 月,紫薇园正式开园。

此外,公园内还有高峰寺原址位于天池景区海拔 1000 米处的天池附近,后被毁,现拟着手重建。老虎寨是一处古寨遗址,面积约 550 平方米,有多处烽火台、瞭望台等遗址。

十一、太极峡・太极湖 —— 天然太极图

1. 位置及综合特色

太极峡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镇,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之畔,是一个集自然山水、历史人文、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融合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是一块兼具北方雄浑壮阔与南方清秀俊逸的风水宝地。

2. 太极峡景观

太极峡原名双龙峡,2009 年 7 月更名为太极峡。景区面积 38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 18 平方公里,由太极大峡谷、九龙湖、天池、玉皇顶四大景区组成。谷长 10 余公里,最宽的地方有 150 多米,最窄的地方仅 1 米左右,谷深 120 多米。峡谷内绝壁高耸,曲径回环,怪石嶙峋,飞瀑流泉,浓阴蔽日,鸟语花香。谷内群瀑飞流,两岸名木千姿百态,仿佛进入 “大自然博物馆”。

尤其是俯瞰青龙山、黄龙山 “龙首” 相缠相偎的情景,俨然一幅天然 “太极图” 置于万山群峰之中,让人无不感叹造化神奇。景区内还有野生花卉、稀有树种多达 1200 余种,飞禽走兽 50 余种,也是全省唯一的丹霞地貌地质公园。

3. 太极湖风光

太极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之一。湖面辽阔,湖水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站在岸边,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远处,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当乘船游览太极湖时,更是能感受到它的壮丽与辽阔。碧波万顷的湖面,星罗棋布的岛屿,温暖治愈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景画卷。游客可以选择乘坐不同类型的游船,如观光船、快艇、平底船、帆船等,欣赏湖光山色。在船上,还可以感受微风的吹拂,享受宁静的时光。

太极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优美。水生植物面积达 7 万余平方米,有荷花、美人蕉、鸢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