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茅箭区简介

2024-12-14

一、茅箭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辖区范围

茅箭区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城区东部,位于武当山的西北麓,属秦岭、大巴山的东延余脉,处于北纬 32°20′——32°40′,东经 110°10′——110°30′。其在十堰市所处方位十分明确,东起十堰经济开发区,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相邻;西大致沿市中心四方山 —— 笔架山 —— 牛头山东北西南一线,与张湾区相连;南达大川镇与房县毗邻;北到五堰街道,与张湾区汉江路街道相邻。

从辖区范围来看,茅箭区的面积达 540 平方公里,规模颇为可观。截至 2023 年,这里常住人口约 40 万人,有着丰富的行政区划设置。区人民政府驻武当路街道,下辖 3 个街道,分别是五堰街道、二堰街道、武当路街道;1 个镇即大川镇;还有 2 个乡,分别为茅塔乡、鸳鸯乡;此外,包含 1 个经济开发区也就是十堰东城经济开发区(2003 年与鸳鸯乡合署办公),以及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赛武当风景区。众多的街道、乡镇、开发区和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了茅箭区的整体框架,也让这片区域在十堰市的发展中扮演着多元且重要的角色。

(二)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

茅箭区的名称由来颇具历史韵味,它是由茅箭堂村村名演化而来。古时,茅箭堂有一尖形土梁子,伸向河湾,形状似箭,并且上面长满了茅草,所以得名 “茅箭”。据清同治九年(公元 1870 年)《郧阳志》记载,“郧县塘汛二十有九…… 城南七十里茅箭陆塘”(“塘” 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地方治安、传递公文,驻有武装人员的机构),“茅箭陆塘” 就设于茅箭堂,民国初年撤销,当时人们习惯叫 “箭塘”,或简称 “茅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十堰区公所管辖。

回顾茅箭区的历史沿革,能看到其悠久且复杂的发展脉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开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篇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建制归属也不断变化。夏时,茅箭是梁、豫、荆三大州交界处的房国管辖地;商时属微国;西周时先后属荆州和雍州;东周时,春秋中期前茅箭属鹿国,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属楚国钖县;秦、西汉、东汉时属汉中郡(今安康市)钖县;三国时属魏国荆州;两晋时属钖县;南北朝时属郧乡县;唐、宋时属均州郧乡县;元时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均州郧县;明代初期,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郧县,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 年),属郧阳抚治郧阳府郧县;清代属湖北省郧阳府郧县南乡。

到了近现代,1914 年,茅箭属湖北省襄阳道郧县。国民政府成立后,撤销道,实行省直管县体制,茅箭属湖北省郧县;民国十一年(1922 年),属湖北省郧县第七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40 年,属黄龙区十堰乡;1946 年 9 月,中原南路突围部队转战茅箭,鄂西北区党委第三地区委员会在境内大川设立均郧房中心县委,领导均郧、郧房、均房地区的工作。同年 10 月,均郧房中心县委撤销,改为均郧房县委,由大川迁至茅塔东沟,茅箭属三地区委员会均郧房县委白浪区。12 月,均郧房县委遭到破坏撤销;1947 年底,郧县解放,茅箭属郧县十堰区;1948 年 1 月,属郧县第七区。6 月,陕南区在郧县成立,茅箭属陕南区第四地区委员会郧县;1949 年 7 月,属两郧地区委员会、专员公署郧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 1 月,茅箭属陕西省两郧专员公署郧县。2 月,属湖北省郧阳地区委员会、专员公署郧县第七区;1952 年 12 月 18 日,属湖北省襄阳地区委员会、专员公署郧县十堰区;1965 年 8 月,属湖北省郧阳地区委员会、专员公署郧县十堰区;1967 年 6 月,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委员会、专员公署,茅箭属十堰办事处;1969 年 12 月 1 日,成立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属十堰市;1984 年 4 月 16 日,正式设立茅箭区,属十堰市,辖武当路、五堰 2 个街道,17 个村委会,43 个居委会,国土面积 70.82 平方公里,此后经过不断发展与调整,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划格局。

二、茅箭区的自然风貌

(一)地形地貌特点

茅箭区区域地形地貌受构造及岩性的控制,加之地壳的长期运动和褶皱剥蚀作用,形成了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形。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和褶皱断裂发育,这里呈现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高低悬殊,河网密布的复杂地貌特征,整个地形大致呈南高北低,中间为河谷平地。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这几个方面。境内最高海拔可达 1723 米,正是赛武当普陀峰所在的高度,而最低海拔仅 187 米,相对高差达到了 1543 米,平均切割深度约为 324.7 米。并且全区地表平均坡度为 25.8 度,如此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茅箭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气候、生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二)气候特征

茅箭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鲜明的四季特点。冬长夏短,春季升温十分迅速,仿佛一夜之间就能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秋季则阴雨连绵,细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给整个城市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冬季少雨雪,气候相对温和,少严寒的天气,让这里的冬天相较于一些北方地区来说,要显得 “温柔” 许多。

这里全年太阳辐射量为 106.6 千卡 / 平方厘米,生理辐射 50.4 千卡 / 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 1925.8 小时,其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分别占 26.2%、32.3%、22%、19.5%,老白公路沿线是日照时数的高值区,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以上。年均气温 15.3℃,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 7 月,平均气温能达到 27.1℃,而最冷月则是 1 月,平均气温为 2.6℃,年平均温差 24.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 14.9℃,极端最高气温达 41.1℃,平均无霜期有 246 天。

在降水量方面,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884.9 毫米,不过降水的时空分布并不均匀,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80% 保证率的降水量在 610 - 710 毫米之间,夏季降水最为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 40% 左右,冬季则最少,仅占 5% 左右,春秋两季降水量较为接近。而且降水量立体变化明显,海拔每升高 100 米,年降水量大约会增加 35 毫米,降水日数以赛武当地区为最多,平均每年可达 128.8 天。复杂的地形让茅箭区的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不同海拔区域的气候条件也各有不同,为当地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物产提供了独特的气候基础。

三、茅箭区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产业情况

近年来,茅箭区按照 “一村一品” 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整合南部山区闲散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良品种、成立强村公司等多种形式,聚力打造集生态采摘、观光、研学、休闲体验于一体的 “旅游 + 农业”“现代农业 + 服务业” 的产业模式,实现以产业引来人气、靠人气带动经济,达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在茅塔乡王家村香菇葡萄立体种植园,福祥食用菌合作社巧妙利用香菇、葡萄生长时间差和空间差,实现了一年四季的高效种植,形成 “冬春养菌出菇、夏秋采收葡萄” 特色产业新模式,达成 “一棚多用,一地多收” 的良好成效,年集体经济收入达 41 万,村民人均收入达 1 万多元。

大川镇浪溪村则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挥高山无公害蔬菜主导产业带动作用,采取 “村集体 + 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模式,种植高山阳荷、丝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 1100 亩,户均增收达 6000 余元。并且通过成立浪溪河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丝瓜种植基地,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茅塔乡大坪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市场导向,按照 “一村一品” 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规模化发展西瓜、草莓、葡萄等特色果蔬种植。像大坪村种植的西瓜,选用老宋西瓜品种,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爽香甜,含糖量高,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

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是革命老区,距十堰城区 13 公里,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素有 “车城后花园” 之称,是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该村聚焦休闲农业定位,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资源品牌,做强做大休闲农业。先后建成中原突围鄂西北历史纪念馆、“花开四季” 月季园、“杜鹃花海” 野生杜鹃岭、“荷塘月色” 景区、“念情谷水帘洞天” 猕猴园等一批特色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山水风光,感受田园生活,体验传统民俗,接受红色教育。村里还创新思路,采取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重点打造梅花茶园、樱花茶园、海棠茶园、月季园、云上牡丹园等 5 大景观园区,成为十堰近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外,像油葵种植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之一,例如大川镇浪溪村的油葵种植基地,油葵花不仅扮靓乡间田野,还浑身是宝,既可采摘葵籽压榨葵籽油出售,又可作为景观点吸引游客游玩,带动辖区内农户提高经济收入。

茅箭区还通过外引内培双向发力,支持社会经济组织成立和发展,孵化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目前,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计 145 家,辐射带动农户 2752 户、6553 人,占全区农户 90% 以上。同时,随着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这为发展特色农业筑牢了良好基础,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建设,让茅箭区的绿水青山正逐渐转化为金山银山。下一步,茅箭区将依托生态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高效设施产业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园、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等,让特色农业更具智慧、更加高效、更可持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 “绿色银行”。

(二)工业发展亮点

茅箭区的工业发展涵盖汽配、电子、医药等多个类型,其中汽车制造相关产业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取得了亮眼成绩,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的强大力量。

在汽车产业方面,茅箭区先后引进了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驰田高轻自卸、正和高端车身、康明斯排放处理、迅捷安应急装备、大洋电机、丰田正奥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汽车研发、汽车贸易为主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全区汽车产业占据全市汽车产业份额的三分之一,已建成年产 25 万辆商用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商用车绿色排放系统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高轻自卸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变速箱齿轮同步器生产基地、全国领先全省最大的汽车软轴线束产品生产基地、国内高端应急消防装备生产基地等 6 大基地,茅箭区商用车制造产业集群还入选了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全区整车产能达到 25 万台以上,规模以上专用车企业有驰田、东风专汽、迅捷安、迈创、旭帆、泽楚等 6 家,主要产品包括东风重型商用车、客车,以及自卸、环卫、罐式、矿山机械等 30 余个种类 200 余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已形成年产 25 万辆专用车、总产值过 200 亿生产能力。比如驰田金刚专用车品牌享誉国内,驰田金刚智慧新工厂项目已建成,成为全国最大的高轻自卸车改装基地;东风专汽新工厂也已建成投产,成为全球第一的中重载货类改装企业;全市首家消防车生产企业迅捷安研发契合社区消防需要的消防车整车,填补了国内细分领域消防车生产空白。

同时,茅箭区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以现代商用车产业为引领,围绕 “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企业发展群落和块状经济集群” 新战略部署,布局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产业,推动辖区汽车产业集群迈入乘商并举、油电并重、整专协同、整零一体的发展格局。区内现有新能源配套企业 15 家,像敬信、坤钰、大洋等企业成为易捷特新能源汽车独家供应商,东实大洋更是实现了单一企业同时具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已形成年产 5 万台套商用车牵引电驱动系统、10 万台套乘用车牵引电驱动系统、10 万台套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器系统、8000 台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产能,成为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领军企业,敬信新能源汽车车身冲压件项目、坤钰新能源汽车座椅项目也陆续投产。

茅箭区还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辖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5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2 家,培育出湖北迪耐斯通达排放处理系统等 16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恒进感应科技等 7 家隐形冠军企业。未来,茅箭区将持续深入推进 “整车专用化” 战略,依托国家级茅箭区商用车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集聚优势,以驰田、迅捷安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发展整车及专用车产业,推动专用车产业向轻量化、高端化、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专用车产业,打响茅箭专用车品牌。

(三)商贸与流通领域

茅箭区作为十堰市的商贸中心,具备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大型购物商场,各类商贸企业也纷纷聚集于此,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例如,区内拥有众多知名的商业综合体,满足了居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茅箭区还是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重要的商品流通集散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襄渝铁路穿境而过,福银高速横贯东西,武当山机场坐落于此,通南达北、承东启西的交通优势日益凸显,为商品的快速流通和集散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

区内的快递、运输企业云集,“村村通” 客车遍布各乡镇,实现了镇村货运全覆盖,而且还实现了光纤网络 “村村通”,供销服务网点、村级物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些都为商贸流通领域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辖区电商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各类电商企业达 7300 余家,年全网零售额约 20 亿元,还拥有小蜜蜂电商、米纳电商、惠宝集团等多家鄂西北地区知名电商企业,它们在生鲜果蔬、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外贸出口等领域崭露头角,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茅箭区也在不断推进商贸物流转型升级,壮大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进一步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由 “线下” 为主向 “电商 + 直播 + 主播” 多模式转变,增强电子商务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区商务局拟依托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东风,规划建设茅箭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电商交易中心,通过 “政府 + 协会(联盟)+ 电商平台 + 商家” 的方式,创建区域性电商交易中心,筛选一批能够代表区内特色产品的企业和商家,建立健全电商产业链体系,构筑电商交易大平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此外,茅箭区还注重优化电商发展生态,引培专业电商交易服务机构,支持电商载体建设,营造电商发展氛围;加强电商人才和服务保障,积极引进电商产业人才,定期组织专业电商服务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推动电商交易中心平台高效运转。

在城市建设方面,茅箭区也不断发力,像对燕林市场进行整体改造,计划打造一个集文旅、餐饮、购物、商贸等为一体的业态中心,成为茅箭区新的地标区,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商贸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四、茅箭区的历史文化

(一)文化遗存与考古发现

茅箭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诸多文化遗存与考古发现就是最好的见证。十堰向来被考古学术界誉为 “古人类长廊”,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的资料宝库,茅箭区作为十堰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众多珍贵的考古发现。

就在丹江口市开展汉江北高速公路十堰段文物调查时,新发现了四处史前遗址,为十堰地区旧石器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依据,对见证鄂西北地区古代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有着重要意义。这四处遗址中,有三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点)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分别为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以及橘树林旧石器遗址。

羊山旧石器遗址的第一、第二地点,地表种植着经济作物,从中裸露出来的打制石器数量虽不算多,却清晰可见,像手镐、砍砸器等。仔细观察遗址暴露的断面,可以发现这里保存有 1 米至 2 米厚的更新世红土堆积。调查人员还采集到了近 20 件石制品,其原料涵盖石英岩、脉石英、千枚岩和粗面岩,这些石制品类型多样,为进一步研究旧石器文化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而橘树林旧石器遗址上种植着大量橘树,遗址底下保留着约 0.5 米厚的更新世黄土堆积,在这里,考古人员采集到了 2 件明显有人为打制痕迹的脉石英石制品,彰显出早期人类的生存智慧以及石器制造技术。

另外一处新发现的遗址位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是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处在台地之上,比周围的农田要高出约 1.5 米,面积约 2000 平方米。在遗址地表,裸露出了新石器时代、两周、汉代陶片、磨制石器,还有六朝时期以及唐、宋代瓷片。而且这处遗址保存得较好,从断面观察,其文化层接近 1 米,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脉络,反映出此地是人类从早期文明向更复杂社会结构演变的重要节点。

这些文化遗存与考古发现充分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茅箭区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开启了属于这片土地的文明篇章,也为后人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二)革命历史与红色传承

茅箭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不同的革命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众多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旅游区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茅箭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早在 1926 年 12 月,茅箭籍人陈杠就在十堰镇创建了境内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 —— 十堰镇党小组,为革命在当地的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

1931 年,贺龙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在茅塔东沟发展革命队伍,打土豪分田地,让当地的劳苦大众看到了翻身的希望。当时的茅箭区域,土匪、军阀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形成联合战线,百姓深受苛捐杂税、军饷、抓壮丁、放高利贷等封建剥削之苦,生活困苦不堪。而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工农群众消灭土匪势力、平息封建宗族斗争、镇压土豪劣绅,深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比如在红三军主力从武当山地区向房县转移期间,途径茅塔河时,识破了白浪塘土匪小头目刘小个企图利用宗族矛盾,借助红军力量扩大其势力范围的阴谋,红军将计就计,不仅稳住了刘小个,还借此向万家营地区的宗族头目宣传红军政策和宗旨,成功消除了宗族对立,让百姓重新和好。还有在货郎店,红军得知廖宏斌、王天斌等恶霸带着团练欺压百姓后,巧妙将其擒获,并召开公捕大会,应百姓的控诉,处决了恶霸,大快人心。

到了 1946 年 6 月,中原军区解放军为粉碎蒋介石挑起全国内战的反革命阴谋,实施战略性转移。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在副司令员王树声带领下,突围到鄂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同年 10 月,在茅塔乡东沟村设立均郧房县委、县政府、县总队,领导人民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英勇斗争。均郧房县委书记朱正传等众多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朱正传更是在大坪十二连山与敌人战斗中壮烈牺牲。

如今,这些革命历史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印记,赛武当东沟红色旅游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位于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距十堰中心城区 18 公里,在 2008 年 3 月被省政府列为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 12 月被省旅游局评定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东沟村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修复房屋旧址的基础上,开发了周边红岩子哨所、岩屋被服库、泰山庙作战指挥中心等遗址点,整修了革命烈士陵园,新建了茅箭区国防教育展示厅和声像电化教育展示厅。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也先后被列为市、区 “德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多年来先后接待了驻军部队、大中专院校师生、小学师生以及城区市民达 12 万人次之多。

此外,东沟村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还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游,形成了 “高山植松杉、低山种绿茶、旱地种林果、平坝蔬菜花” 的立体生态格局,像念情谷景点内,还引来深山猕猴 70 余只,能与游客零距离嬉戏玩耍,同时设有野外拓展设施,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让人们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些红色遗址和旅游区承载着茅箭区光荣的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继续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

五、茅箭区的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观类景点

十堰市茅箭区有着众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景点,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首屈一指的当属赛武当,原名伏龙山,其主峰海拔 1723 米,因山高赛过武当山主峰而得名。这里山峰林立,植被茂密,云雾缭绕,景色壮美,有着松、石、云、雾、霞等自然景观,其中松、石、云、雾最为突出。踏入赛武当,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山间的空气清新宜人,让人心旷神怡。沿着山路前行,形态各异的石头或卧或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那缭绕的云雾,更是给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宛如仙境一般。这里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大自然赋予茅箭区的宝贵财富。

桃花湖也是一处让人陶醉的自然景观胜地。它位于马家河中游,占地 800 余亩,水面 100 亩,蓄水量 28 万立方米,因湖岸盛开山桃花而得名。这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 99%,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桃花湖依山临水,有 “蝴蝶谷”“桃花溪”“飞瀑流泉” 等多处自然景观。当春日来临,湖畔的桃花竞相绽放,粉色的花朵与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如诗如画,湖面上飘来阵阵花香,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此外,湖中水生植物丰富多样,各种水鸟在湖面上翩翩起舞,为这片美景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还有紫薇岛,它距市中心 7 公里,位于茅箭区马家河水库西南库湾处。整个岛屿被盛开的紫薇花包围着,微风吹过,紫薇花瓣随风飘落在游人的发梢、衣上,画面十分唯美。小岛四面环水,周围环绕着崇山峻岭,原始风情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形成湖岛外围绝妙的自然生态。五彩烂漫的群山,青绿平静的湖水与岛上西洋风味的建筑,构成了一个别有人间仙境的旅游休闲好去处,岛上还有上千棵古老、珍稀的紫薇树,紫薇夏天开始吐艳,持续到秋天,印证了 “耐久且烂漫之象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奇妙馈赠。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十堰市茅箭区不仅有迷人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众多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成为游客了解当地过往的重要窗口。

十堰市博物馆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矗立于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北路 91 号,是一座全面展示文物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魅力的综合性殿堂。占地面积达 1.1 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4000 平方米,特别设置了 “恐龙时代的奥秘”“远古人类探索”“武当仙境巡礼”“十堰与水的深情” 以及 “车城十堰的崛起” 五大特色展区,并设有临时展厅,以展示多元文化的风采。馆内珍藏丰富,尤以恐龙化石、古人类遗迹、武当山道教瑰宝和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为镇馆之宝。在这里,游客可以目睹世界瞩目的郧县青龙山恐龙化石,感受古生物的震撼魅力;也能通过展区展示,领略十堰地区古人类的生活画卷,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明;还能深入了解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及建筑艺术,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历史与意义,体会水利工程的伟大与奇迹,知晓十堰市汽车工业的辉煌成就与未来展望,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更是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忆,它位于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1946 年 6 月,均郧房县委、县政府设于此,朱正传任县委书记,胡恪恭任县长,同时,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亦设在此处。旧址原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 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25 平方米,砖木结构,是中原突围的重要实物见证。如今,这里已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列为市、区 “德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多年来接待了众多驻军部队、大中专院校师生、小学师生以及城区市民,人们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三)旅游配套与服务

茅箭区为了让游客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在各个旅游景点周边配备了完善的食宿、交通、购物等设施,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在食宿方面,当地美食丰富多样,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武当山特有的道家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它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鲜醇,在紫霄宫和太和宫中都可品尝到。此外,像竹笋味甘鲜脆,是湖北省十堰市的传统佳肴,营养丰富;还有郧阳的白羽乌鸡、瓦块鱼、荷包鸭、十堰的 “三合汤”、郧县糊辣汤、竹溪蒸盆等特色美食也不容错过。住宿选择也很多,各个景区附近都有不同档次的酒店、度假村可供选择,例如桃花湖旅游度假区内设有标准间、豪华间,可接待 300 人就餐,50 人住宿,50 人会议;紫薇岛也开展了餐饮、住宿、会议等配套服务,能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交通十分便捷,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抵达部分景区,比如乘 2、9 路公交车至马家河可换乘专线车前往桃花湖。对于较远的景区,自驾也是很方便的选择,而且景区周边都设有停车场。另外,襄渝铁路穿境而过,福银高速横贯东西,武当山机场坐落于此,为外地游客的到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购物方面同样让人满意,十堰的土特产品丰富,商业网点遍布城区。这里的生漆、桐油、矿泉水、木耳、香菇、茶叶、绿松石工艺品、名贵药材等畅销国内外,还有装修豪华宽敞的人民商场、五堰商场、车城商场、裕华商场等一大批购物商场,方便游客购买特色纪念品和当地特产。在景区周边,也有一些特产商店,游客可以轻松选购到如魔芋、杜仲、武当灵芝、油桐、五倍子等特产,把茅箭区的特色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