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张湾区简介

2024-12-18

一、张湾区名字的由来

河湾处的张姓人家

在十堰市张湾区的历史长河中,张湾这个名称的由来颇具一番故事性。回溯往昔,张湾起初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居民点。这里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它从南往东北方向蜿蜒而过,是神定河的支流。当溪水行至此处时,奇妙地形成了一个向北突出的 U 形河湾,宛如大自然用它的巧手勾勒出的独特画卷。

而就在这个别具一格的河湾周边,居住着不少人家,巧合的是,这些人家大多姓张。或许是出于以姓氏和所处地理特征来命名的习惯,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河湾处称作 “张家湾”。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口相传中,“张家湾” 的叫法渐渐简化,俗称 “张湾” 了。而那条静静流淌,见证着这一切的小溪,也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叫做 “张湾河”,它就像一条丝带,串联起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记忆,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张湾名字背后的古老故事。

行政区域的命名关联

张湾区作为十堰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区域的命名与张湾这片区域有着紧密的关联。张湾区隶属于十堰市,是县级城区,地处老城区的中部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与同市的茅箭区、房县、郧阳区相连接。

张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 年),自那时起,郧阳府设立,此地便一直归郧阳府的郧县所管辖。在清代,这里属于郧县南乡的范畴。进入民国初年,又先后隶属于郧县六区(驻地黄龙乡)、七区(驻地十堰乡)等不同的区域划分。到了民国末年,则归属于郧县黄龙指导区的十堰乡、黄龙乡、花竹乡、大峡乡等区域。

随着时代的变迁,行政归属也不断发生变化。1948 年,其隶属于中共陕南区两郧专署之郧县的六区(余店)、七区(十堰)、八区(花果)、九区(黄龙)等区域。1950 年,属湖北两郧专署之郧县的茶店区、十堰区、花果区、黄龙区等。1958 年初,经历了撤区建乡,归属到茶店乡、十堰乡、黄龙乡、五七农场(原花果区)等。同年 9 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这里又分属于五星人民公社(原十堰乡)、东风人民公社(原黄龙乡)、东方红人民公社(原茶店乡)、五七农场(原花果区)等不同公社。

1961 年 6 月,撤社建区,张湾所在区域归属于十堰区、黄龙区、茶店区等,不过这时的区辖范围相较于原来同名的区域已经有所不同。1967 年 6 月,为了支援国家兴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湖北省从郧阳专区(1970 年改为地区)的郧县域内,析出十堰、黄龙两个区以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了郧阳专区十堰办事处,而张湾区域就隶属于这个办事处的十堰区、黄龙区,也正是从这时起,张湾区域成为了二汽的主要建设基地。

1969 年 12 月,十堰市(县级市)成立,张湾区域归属于十堰市的十堰区、黄龙区。1980 年 9 月,十堰市设立张湾、花果、茅箭、五堰 4 个副县级街道办事处,张湾隶属于其中的张湾、花果街道办事处。直到 1984 年 5 月,迎来了重要的变革,撤社建区设乡,正式建立了张湾区,成为十堰市(地级市)所设立的 4 个县级区之一,下辖头堰(原花果街道办事处)、车城(原张湾街道办事处)、土门、红卫(后增设)4 个街道办事处。此后在 1986 年,十堰市的花果、白浪 2 个区公所撤销,花果区公所管辖地和白浪区公所管辖的东沟、茅坪 2 个乡与张湾区合并,组成了新的张湾区。1994 年,十堰市与原郧阳地区合并,张湾区便一直隶属于新的十堰市,持续至今。其区名正是因为驻地设于张湾区片,故而得名,见证着这片土地在历史的演进中,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县级城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不断发展的生机活力。

二、张湾区的人口概况

人口数量与分布

张湾区作为湖北省十堰市的重要市辖区,有着较为可观的人口规模。截止到目前,张湾区的总人口约为 43.3 万人,这片面积达 657 平方公里的区域,承载着丰富多样的生活与发展景象。

从行政区划来看,张湾区下辖 2 个乡、2 个镇、4 个街道以及 1 个省管经济开发区和 1 个工业新区。各个下辖区域的人口分布各有特点,其中,4 个街道涵盖了较大比例的人口,它们汇聚了众多的居民小区、商业中心以及各类服务机构,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承载着张湾区主要的城市生活功能与商业活动。例如车城街道,由于其所处位置与城市的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人口数量颇为可观,汇聚了大量在周边工作以及生活的居民,人气旺盛。

而 2 个镇和 2 个乡,则在保留着乡村风貌的同时,也有着稳定的居住人口,他们主要从事着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等工作,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田园气息与乡土风情。像一些有着特色农业产业的乡村,围绕着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形成了一个个相对集中的居住群落。

从城乡人口占比情况来看,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了绝大多数,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428210 人,占比高达 99.16%;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仅为 3649 人,占 0.84%。这一数据也体现出了张湾区城镇化发展的较高水平,城市区域对于人口的吸纳能力较强,有着更多的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吸引着人们在此安居乐业。

人口发展与变化

回顾过往不同时期的人口普查数据,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张湾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脉络。在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张湾区总人口为 321969 人。彼时,各个街道、乡镇的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例如花果街道有 43964 人,红卫街道有 55263 人,车城街道人口数量较多,达到 101752 人,汉江街道为 61872 人等,乡镇层面如黄龙镇有 15162 人等,不同区域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承载着相应规模的人口。

到了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张湾区人口增长至 368471 人,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期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前来工作、生活,尤其是一些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吸纳了周边地区乃至外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人口数量得以增加。

而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张湾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 431859 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 63388 人,人口增长的趋势依旧明显。

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不难发现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经济发展是关键因素之一,张湾区作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发祥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涌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岗位,还是围绕汽车销售、研发等环节的各类职位,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这使得人口不断流入且保持增长态势。

其次,城市建设也功不可没,交通日益便捷,襄渝铁路、316 国道、209 国道、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市内的道路网络不断完善,新建的小区、商业设施等配套不断完备,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也在逐步优化提升,这些都使得张湾区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不仅能留住本地人口,还能吸引周边地区人口来此定居生活,推动了人口数量的持续变化。

三、张湾区的旅游景点

自然风光类景点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十堰市张湾区的贵州路 34 号,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广阔,山水相依,仿佛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态画卷。

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植被资源,各类树木郁郁葱葱,从常见的松柏到珍稀的阔叶树种,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林间,野花野草也不甘示弱,它们在不同的季节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将整个公园点缀得五彩斑斓。而野生动物们也在这里找到了栖息的乐园,松鼠在树枝间跳跃穿梭,野兔偶尔在草丛中探出头来,鸟儿在枝头欢快歌唱,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公园为游客们提供了多样的游玩体验,特别适合登山爱好者,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向上攀登,沿途既能欣赏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又能锻炼身体,感受征服山峰的喜悦。当你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那种开阔的视野会让你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同时,这里也是野餐的好去处,找一处平坦的草地,铺上餐垫,摆上美食,与家人朋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惬意时光。而到了赏花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沉醉在这花的海洋之中。

在不同的季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不一样的独特景观。春天,万物复苏,新芽吐绿,山花烂漫,处处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夏天,绿树成荫,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气温相较于市区要凉爽许多,是避暑的绝佳之地;秋天,山林被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枫叶红得似火,银杏黄得如金,仿佛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冬天,若是下了雪,整个公园银装素裹,又宛如童话世界一般,静谧而美好。

四方山植物园

四方山植物园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北郊 6 公里处的四方山上,是一个以植物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也是湖北省正在建设规划中的国家 AA 级景区 —— 四方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堪称一个天然的植物宝库。这里有高大挺拔的乔木,如银杏、水杉等,它们像是守护园区的卫士,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有形态各异的灌木,经过精心修剪,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个角落;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四季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春天的樱花、桃花争奇斗艳,夏天的紫薇花开满枝头,秋天的菊花五彩斑斓,冬天的腊梅傲雪凌霜,散发着阵阵幽香。

它的开放时间十分友好,全天开放,无论是清晨想要呼吸新鲜空气的市民,还是夜晚想要漫步赏景的游客,都能随时入园。其所在地址交通便利,方便大家前往。

对于家庭出行来说,四方山植物园是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这里认识各种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同时,这里也是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可以沿着山间小道慢跑,感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或者漫步其中,欣赏自然景观,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时光,让身心在大自然的滋养下得到放松,不愧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游玩。

人文历史类景点

张湾区博物馆

张湾区博物馆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静静展示着张湾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馆内的展示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各种精心布置的展厅,全方位地呈现了这片土地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脉络。

在这里,收藏着众多能体现张湾地区历史文化的古董、艺术品等。有古代的陶器、瓷器,它们的造型、纹饰都蕴含着当时的审美和工艺水平,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还有一些古老的书画作品,笔墨之间传递着往昔岁月里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心境;此外,各类民俗文物也展示着当地百姓曾经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

对于想要了解当地历史的游客来说,这座博物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里参观的过程中,就像是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一场对话。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张湾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知晓先辈们是如何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的,从中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收获独特的文化体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东风广场

东风广场作为张湾区的地标性建筑,有着独特的外观特点,十分引人注目。广场整体布局开阔大气,地面采用平整的砖石铺设,干净整洁。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营造出了宜人的休闲环境。

而广场上最具标志性的元素当属那座东风汽车雕像,它矗立在广场中央,造型精美且富有力量感,仿佛在诉说着十堰这座汽车城的辉煌历史和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这座雕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张湾区的骄傲象征,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进步。

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东风广场起着重要的休闲、娱乐作用。平日里,这里是大家散步的好去处,清晨,老人们会在这里打太极、遛鸟,享受悠闲的时光;傍晚,年轻人下班后也会来这里慢跑锻炼,放松身心。到了节假日或是周末,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文艺演出、公益宣传活动等,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参与,成为了大家相聚交流、共享欢乐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张湾人的美好回忆。

休闲娱乐类景点

十堰市人民公园

十堰市人民公园位于张湾区公园路 48 号,是一座备受欢迎的 4A 级景区。它所处的位置交通便利,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游玩。

园内的景观十分优美,绿树成荫的小道蜿蜒曲折,仿佛是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穿梭在园区之中。大片的草坪如同柔软的绿色地毯,让人忍不住想要上去躺一躺,感受大自然的亲近。清澈的湖泊波光粼粼,湖面上偶尔有小船划过,泛起层层涟漪,充满了诗情画意。

同时,公园里还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有适合小朋友的旋转木马、碰碰车等,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也有让年轻人尖叫刺激的过山车、大摆锤等项目,挑战着大家的胆量。此外,还有可以亲近小动物的区域,可爱的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慵懒地吃着竹子,孔雀时不时展开美丽的羽毛,吸引着游客们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为大家带来无尽的欢乐,是休闲娱乐的绝佳之选。

长河湾

长河湾作为一处自然景区,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特色,宛如一颗隐匿在大自然中的明珠。这里山水相依,山峦连绵起伏,山上植被茂密,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嫩绿清新,夏天翠绿浓郁,秋天五彩斑斓,冬天银装素裹。山下的河流清澈见底,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沿着河道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空气清新宜人,处处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

景区内设置了不少休闲娱乐设施,比如沿着河岸修建的休闲步道,游客们可以漫步其上,欣赏沿途的自然景色,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还有供人们休息的亭台楼阁,坐下来小憩片刻,聆听鸟儿的歌声,放松身心。此外,还设有一些简单的户外运动设施,适合喜爱运动的游客在这里舒展筋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些独特之处,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成为大家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四、张湾区的特色美食

地方特产类美食

黄龙鳜鱼

在十堰市张湾区的美食版图中,黄龙鳜鱼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张湾区黄龙水库的特产,还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呢。

黄龙水库处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江北湿润区,有着独特的热带季风气侯,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鳜鱼生长。这里的黄龙鳜鱼,在库区特定的水域经过自然生长,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它鱼体较高且侧扁,背部微微隆起,鱼身上有着不规则的黑褐斑,底纹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还有 4 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则有 2 个大棘,头呈尖三角形,眼睛大且偏暗黄,头部还覆盖着细小鳞片,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光是外形就颇具辨识度。

而黄龙鳜鱼最大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其肉味鲜美,吃起来少细刺,品尝的时候仿佛每一口都是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那鲜嫩的肉质让人回味无穷。从营养价值方面来说,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水分≤90(克 / 100 克),蛋白质≥9.0(克 / 100 克);总脂肪≤0.8(克 / 100 克);灰分≤1.0(克 / 100 克),并且含有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7.0(克 / 100 克),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烹饪上,黄龙鳜鱼也有着多样的呈现方式。最妙的做法当属清蒸,清蒸后的黄龙鳜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原本的鲜味,鱼肉鲜嫩爽滑,入口即化,只需简单搭配些许葱姜丝、蒸鱼豉油等调料,就能激发出它极致的美味。除此之外,像醋溜、红烧、酱汁、五柳等做法也各有千秋,零做的如滑溜、瓦块、糟溜、锅塌鱼、葱椒鱼、高丽鱼条、抓炒鱼等做法,和黄鱼做法类似,每一种做法做出来的黄龙鳜鱼都能让食客们大饱口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了众多食客餐桌上的常客,是大家品尝张湾特色美食时不容错过的佳品。

传统风味类美食

泡椒红薯粉

在张湾区 “东风故里” 街区的放马坪饭店,有一道让人一吃就忘不了的传统风味美食 —— 泡椒红薯粉。

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首先,要选用优质的干红薯粉,将其放入热水中泡上一个小时左右,直至红薯粉变软,这一步可是关键,泡发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口感。接着,准备好泡椒,把泡椒砌好备用。然后在锅中倒入适量的菜油,油热后放入泡椒进行炒制,让泡椒的独特味道充分散发出来,这时再将泡好的红薯粉放入锅中。在翻炒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留意,要分几次加入少量的水,因为红薯粉很容易粘锅,一旦发现红薯粉快粘锅了,就得赶紧加水,然后继续翻炒,放入适量的盐调味,接着再放水、再翻炒,如此重复大概 3 次,直到红薯粉达到不粘不硬的理想状态,就可以起锅装盘了。

经过这样精心烹制出来的泡椒红薯粉,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泡椒香气。夹起一筷子,红薯粉爽滑劲道,每一根都裹满了泡椒的酸辣味道,配菜的搭配也恰到好处,酸辣爽口的口感在舌尖上碰撞,瞬间就能打开味蕾,让人胃口大开。无论是作为一道正餐中的主食,还是当作闲暇时解馋的小吃,它都备受当地食客的喜爱,常常是放马坪饭店里食客们必点的菜品之一,承载着张湾人对于传统风味美食的独特记忆,也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感受这地道的张湾味道。